爱电竞

热线电话:

你的位置:爱电竞 > 爱电竞介绍 >

赵长鹏香港发声引爆金融圈!从监管拉锯到全球布局的关键周期再起点

点击次数:170 发布日期:2025-10-08

他在香港的回身位,比舞台灯光更刺眼。2025年8月末,赵长鹏带着四年沉浮后的冷静,先在香港大学的加密金融论坛阐述稳定币与人民币国际化的联动路径,两天后又在亚洲比特币大会与特朗普次子同台谈十年演化。他没有回顾旧案,只给出“如何把握监管窗口”的六条操作性观点,仿佛在向行业示范:经历过风浪,话要少说,但要精准。台下的政府官员与投资人密密麻麻地记笔记,场面一度像是“课堂”。而在此之前,2021年9月,币安因大陆监管调整清退中国大陆用户,他留下一句“青山绿水后会有期”后隐身中文世界。两张截然不同的舞台,连缀起同一个人物在监管与市场之间的拉锯。

他与监管的拉扯

如果只看数字,这场拉扯的强度足以让任何企业家夜不能寐。2022年起,美国CFTC与SEC相继向币安发出调查函,FBI也递上了传票。2023年11月21日,西雅图法庭上,赵长鹏承认未能维持有效的反洗钱计划。和解金额巨大:币安支付43亿美元罚款,他个人承担1500万美元,并辞去CEO一职,且三年内不得参与币安运营。有媒体按人民币折算,习惯用“罚款531亿元人民币”来形容这笔成本。2024年4月30日,他被判入狱四个月,地点是长滩的一所低安监狱。9月27日出狱,他没有在美国停留,直接飞往阿联酋,购置豪宅,继续以远程方式向团队提供指引。期间平台营收保持稳定,BNB市值不大起伏,他的个人资产并未显著缩水。

在制度面前,个人选择如何应对,往往决定了接下来能否保住根基。回望这几步棋,先是“认错—付款—交权—服刑—出境”,每一步都在法律与商业逻辑的框架内,最大化留存企业的运转能力。三年不能管运营的限制,使他与币安保持距离;但市场回暖后,他在X上谈RWA与稳定币,话题选得克制而有效。2025年9月17日,他把个人X简介从ex-binance改回@binance,外界立刻解读为“某种回归信号”,连Polymarket上“可能获得总统赦免”的赔率都跳了一下。坊间推演如果特朗普入主白宫并出手赦免,他或可重掌币安运营。这些解读未必都会发生,但它们显示了一个事实:监管博弈并不总以“退出”收场,更多时候像是重新谈判角色边界。

组织的弹性与财富的弹性

赵长鹏的应对空间,不只源于个人声望,更来自币安组织结构的弹性。成立初期,团队就采用去中心化协作,员工分布在全球各地,“离了谁都转得动”。2020年疫情最紧时,员工规模突破一千,跨时区远程办公成为常态;之后人员扩至三千余人,组织对地缘与政策冲击的缓冲力反而增强。换作传统集中式总部,一纸禁令可能让部门瞬间停摆;而去中心化意味着重心随时可挪到更友好的辖区,这也是币安在2021年清退中国大陆用户后仍能迅速调整到新加坡、东京、巴黎、迪拜设点的底气所在。

财富层面,弹性同样可见。他的身家主要由币安股权与BNB持仓构成。福布斯在2025年9月18日给出的数字是79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600亿元,把他送进全球富豪前25名。另一边,Bloomberg估59.7亿,他本人则笑称64亿还低了点。即便考虑到估值口径差异,这样的体量也解释了为何“人民币计价的巨额罚款”并未改写他的资产版图。币安在2024年的营收被称“破百亿美元”,为公司承担历史性罚金提供了现金流支撑,这是现金牛业务与平台币生态叠加的结果。

从少年到架构师

把视角收回到更久远的年代,会更容易理解他的技术底色。1977年,他出生于江苏连云港的教师家庭。1989年,全家移民加拿大落脚温哥华。父母语言不通,母亲去工厂踩缝纫机十几年,落下手脚与眼睛的毛病;父亲在大学当助教,收入不高。家里用两个月工资买来一台电脑,父亲从零教他编程。中学时,他已能独立写程序,少年时期的“长时段练习”在默默生根。

上麦吉尔大学学计算机,大二被一家期货公司相中做实习,负责开发交易软件。项目临上线、毕业答辩将近,老板直接提出“延期毕业、全职入职”的条件。他算账后选择离开校园,从此投入底层代码与交易系统的世界。接下来的十年,他在不同金融科技场景快速轮换:Bloomberg的Tradebook部门做高频交易系统优化,在FCJ涉足风投,在Blockchain.info参与比特币钱包。2013年回到上海,担任OKCoin的CTO。那是一个“互联网做大、交易所萌芽”的时刻,他在牌桌闲聊里第一次认真打量比特币,判断这个新世界需要更好的交易入口。

创业与迁徙

2017年7月,他卖掉上海的房子,把身家几乎全押在一个新平台上——币安。产品节奏快,每周迭代,用户体验迅速爬坡。恰逢当年比特币价格飙升二十倍,交易需求爆炸式增长,币安交易量一路跃升,很快坐上全球头把交椅。监管压力随之而来。2018年团队干脆迁往马耳他,争取更清晰的合规路径;2019年发行BNB,平台币成为生态黏合剂;2020年疫情爆发,远程办公成为常态,日交易额上百亿的流量稳定在高位。与传统互联网公司相比,这套“轻总部、重网络”的架构,在后来的多轮政策波动中显出“抗扰动”特性。

当监管锚定这艘巨轮时,组织的可迁徙性成为降损的关键。2021年9月24日,币安宣布停止大陆业务,清退所有中国用户。这一刀切走后,他把注意力迅速转向海外,飞来飞去、住酒店、审报告,维持团队节奏。在美国,CFTC与SEC的问询接连而至;2022年是调查信函与传票年,他配合提供资料,但洗钱与规避制裁的指控压将过来。最终在2023年落下法庭盖章,随之而来的是他个人的辞任与短期服刑,以及Yi He接棒掌舵。

香港这一站为什么重要

香港在2025年上半年释放出政策松绑的信号,5月稳定币条例落地,明确了发行、储备、审计的框架。稳定币是加密世界里“把价格钉在法币上的桥”,监管清晰后,资金与项目才敢正大光明地进出。赵长鹏在8月27日香港大学的演讲里把焦点放在“稳定币如何帮助人民币国际化”,又谈“香港如何在合规前提下争夺美国加密枢纽的份额”。这些论题不止是行业口号,更与香港的金融地位互为因果:监管可预期,市场才愿意把结算、清算、做市的业务堆上来。他给出六条落地建议,既有对机构接入的技术路线,也有合规运营的节奏设计。

8月29日,他在亚洲比特币大会继续把话题拉回“周期”。他与特朗普次子同台,回顾从早期矿工时代到机构采用的十年演化,强调扩容仍是瓶颈、企业财库持币是长期变量。他提醒“寒冬总会来,周期是常态”,但也直言看好2025年的牛市,建议“逢低买比特币”。这种既冷静又不失方向感的口风,与他过去一年保持低调的姿态相映成趣。同一时间,币安在东方试点港币稳定币,用户回流有目共睹。政策与平台在香港交汇,选择的时间点踩得很准。

身份与通行证

早些年,他已放弃中国国籍,持加拿大护照。这样的身份组合,使他出入香港更为便捷。从场内气氛官方态度也较为友好。对一家跨境平台而言,身份并非象征,而是实际的通行证——它决定商务签证、银行开户、会议出席等一整套操作的成本与可行性。在“合规成为主旋律”的周期里,这类看似“非技术”的要素,常常胜过代码本身。

制度小科普:监管与合规的几道门槛

- CFTC与SEC的分工:前者偏衍生品与大宗商品管辖,后者把重心放在证券发行与交易。一个平台既提供现货、又触及衍生品,通常两边都要应对。

- 反洗钱(AML)要求:KYC、可疑交易报告、制裁名单筛查,是合规最基础的三件套。跨国平台的“灰地带”往往出在各辖区标准不一致。

- 稳定币监管:储备资产披露、定期审计与赎回机制透明,是监管安心的三条生命线。香港在2025年的条例,正是围绕这三点搭建框架。

- RWA(Real World Assets):把现实世界资产上链,理论上能提升流动性并降低结算成本,但前提是清晰的产权界定与托管安排。

性格、选择与后果

把这些节点连起来,会看到他处理问题的习惯:先算账,再看路。2017年卖房All in,是押注产品与时机;2021年清退大陆用户,是对监管节奏的快速响应;2023年认罪和解,是把法律风险止损在可承受范围;2024年出狱即飞阿联酋,是为个人与平台寻找新的安全落点;2025年在香港密集发声,是在政策窗口期重建叙事。途中并非没有代价——三年不得管理币安、四个月坐牢,这些都写在案卷上。但放在更大的坐标里,他守住了“平台不停、生态不散、资产不崩”的基本盘。

他也并非孤例。加密行业里,平台与监管从未是单选题,更多是适应题。有人在风口退场,有人靠侥幸硬扛,而他选择了合规转舵。正如他在演讲中反复提到的“周期”,企业的生存之道也有周期——热潮中克制、寒冬里修补。对旁观者而言,故事里有戏剧性;对当事人而言,更多是账本上的加减法和路线图的增删改。

再看财富这一页。福布斯开出796亿美元的身家,Bloomberg估59.7亿,他自己说64亿还低了点。数字的落差,反映的是估值方法与口径,但也折射一个现实:以平台股权与平台币为核心的财富,会随市场波动而起伏。2024年币安营收被称“破百亿美元”,支持了企业吞下史无前例的罚金;而“人民币计价的531亿罚款”之说之所以触目惊心,正是因为公众更容易对熟悉的货币单位产生情绪。但回到资产结构本身,这一刀并没有改写他在全球富豪榜上的位置。

尾声里的前情

回到那个更私人、更具画面感的细节:温哥华的租屋里,父亲掏出两个月工资买的电脑,母亲在工厂里低头工作,少年把时间都耗在代码上。多年后,他在Bloomberg的Tradebook优化高频系统,在FCJ看项目,在Blockchain.info做钱包;2013年回上海,成了OKCoin的CTO;2017年夏天卖房创业,币安在比特币二十倍上涨的年份登顶;2021年退出大陆;2023年在西雅图认罪;2024年在长滩服刑四个月;2025年8月在香港“再度现身”。这些事实并排成一行,看上去像是不同剧本片段,但贯穿其中的,是他始终在计算“下一步在哪儿落脚”。

古人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一个把监管请进来、也把资本留住的城市,他选择了重新开口。故事还没收尾,变量仍在增加。对他而言,真正重要的或许不是“回不回币安的运营台”,而是如何在监管主导的新秩序下,继续把那个去中心化的网络织得更密、更结实。至于行情,他已经给出了判断——周期会来,也会去。能否活过周期,才是这部纪实剧的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