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热线电话:

你的位置:爱电竞 > 爱电竞介绍 >

早餐吃碗12元抄手,女大学生被父母质疑乱花钱惹争议

点击次数:171 发布日期:2025-11-24

一碗红油抄手,能引发多大的家庭矛盾?你可能想不到,就因为早上吃了这么一碗12块钱的抄手,一个在成都上学的女孩差点被家里人当成“败家女”。这事儿要是放在你身上,你会怎么想?

这姑娘到成都念书,家里每个月给的生活费加起来也就1200块。说起来这钱也不是凭空来的,爸妈拿出500,姐姐贴补700,七拼八凑才凑够这个数。家里条件一般,能给这么多已经算是全力支持了。

按理说,一个月1200块在大学里也不至于饿肚子吧?爸妈就是这么想的,觉得这孩子虽然不能天天大鱼大肉,好歹也能吃饱穿暖了。可没想到,开学还没多久,女孩就跟家里反映生活费不够用。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姐姐还算冷静,上网发帖问问其他人的意见。可爸妈那边就不淡定了,直接认定女儿是上了大学学坏了,开始大手大脚乱花钱。非得追问到底:“你每天都吃了啥?一千二还不够你花?”

女孩也没藏着掖着,老实交代了自己的一日三餐。早上那碗红油抄手12块,中午一份宫保鸡丁盖饭15块,晚上番茄鸡蛋面也是15块。听起来好像没什么问题吧?可在爸妈眼里,这简直就是铺张浪费的典型。

家长当场就炸了,一顿饭都超过10块钱,早餐还要吃什么红油抄手?这不是存心跟家里过不去吗?老人家可能觉得,早饭就该是一碗白粥配点小菜,顶多再来个馒头,五块钱绰绰有余。12块钱吃个早餐?这得是什么大小姐的生活啊!

气急败坏之下,父母直接撂了狠话:“你这么个败法,谁养得起你?”这话听着就让人心里堵得慌。女孩自己也委屈得不行,明明就是正常吃饭,怎么就成了罪过?

好在这姑娘还有个通情达理的姐姐。姐姐看妹妹这么难受,就想着上网问问大家伙的意见,看看到底是不是妹妹花钱太随意了。说实话,姐姐愿意发帖求助,心里多半已经偏向给妹妹加生活费了,就是想找点支持的声音。

没想到这帖子一发,评论区就吵开了锅。两拨人观点完全不一样,各说各有理,谁也不服谁。

有一拨人直接站队父母,觉得这女孩有猫腻,说不定是虚报价格呢。他们的理由听着还挺像那么回事:“哪个正常人大清早就吃那么油腻的红油抄手啊?这不符合常理!”还有人说,大学食堂那么多便宜的早餐不吃,偏偏挑贵的吃,这不就是摆明了想多要钱吗?

可另外一拨人就不这么看了。有意思的是,这些人里头不少都是四川本地的。他们看到这事儿都觉得很无奈,纷纷跳出来解释:红油抄手在四川那边,就是再正常不过的早餐选择了。12块钱一碗真不算贵,甚至可以说是平民价格。

有个四川网友说得特别实在:“我们这边的人早上吃抄手、吃豆花、吃肥肠粉,都是家常便饭。外地人可能接受不了早上吃那么‘重口’的东西,但对我们来说,这就是生活习惯。”

还有人更直接:“12块钱的红油抄手,在成都街边摊都算便宜的了。要是去稍微像样点的店,这个价格连个座位都占不到。”

看到这些评论,很多人才恍然大悟:原来不是女孩乱花钱,是家长压根就不了解成都的物价和饮食习惯啊。这就尴尬了,一家人自己跟自己较劲半天,闹了个大乌龙。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一个现象了。很多孩子跑到外地上学,家长因为没去过学校,不了解当地情况,就总是用自己老家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的消费。你说这能不产生矛盾吗?

就拿这个女孩来说,她在成都上学,成都的物价、饮食习惯、消费水平,跟她家乡肯定不一样。可爸妈没去过成都,不知道那边一碗面要多少钱,一顿饭要花多少,就按照自己在老家的经验来判断,觉得女儿肯定是瞎花钱了。

更让人心疼的是,这种误会对孩子的打击有多大。你想啊,一个人在外地上学,本来就要适应新环境、新生活,压力够大了吧?吃个早饭还要被家里质疑,被怀疑不诚实,这心里得多难受。

网上有人说得特别到位:“异地求学最难的,不是钱不够花,而是家人的不理解。”这话说得太扎心了。1200块钱可能确实不多,但如果家长能理解孩子,愿意相信孩子说的话,那这点钱怎么都能过得去。可要是连最基本的信任都没有,那给再多钱也填不满这种心理上的缺失。

再说了,大学食堂的价格差异真的挺大的。有的学校食堂确实便宜,五六块钱就能吃得不错;有的学校食堂价格就比较高,十来块钱可能就是正常水平。这跟学校所在的城市、学校的承包商、原材料成本都有关系,不能一概而论。

我之前还听说过更离谱的,有的学校地处一线城市核心地段,食堂一顿饭二十多块都是常态。这种情况下,家长要是还按照小县城的标准来要求孩子,那不是为难人嘛。

当然了,这事儿也不能全怪家长。老一辈人过来的,都是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看不惯年轻人花钱也能理解。关键是要沟通啊,孩子多跟家里说说学校的情况,家长也多了解了解现在的物价水平,这事儿就不至于闹成这样。

有人可能会说,那女孩完全可以省着点花啊,早餐不吃红油抄手,吃点便宜的不就行了?这话听着没毛病,但你仔细想想,让一个年轻人天天吃最便宜的东西,顿顿算计着过日子,这日子过得有啥意思?

而且说实话,12块钱的早餐、15块钱的正餐,这个标准真算不上奢侈。别说成都了,就是很多二三线城市,这也就是正常水平。要是再往下省,那基本就是白粥馒头、白饭酱油的组合了,长期这么吃,营养能跟得上吗?正在长身体的年纪,吃得太差也不是个事儿。

更何况,女孩的姐姐愿意每个月贴补700块,说明这个家庭虽然不富裕,但也不是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让孩子在学校正常吃饭,别饿着自己,这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吧?

话说回来,这件事也给很多家长提了个醒。要是孩子去外地上学,条件允许的话,最好是开学的时候陪着去一趟。不用待太久,就在学校食堂吃几顿饭,逛逛周边的店铺,看看一般的物价水平,心里就有数了。这样以后孩子说生活费不够,你也知道到底是真的不够,还是真的在乱花。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给孩子留点心理空间。别动不动就质疑、怀疑,好像孩子一说钱不够就是在撒谎似的。这种不信任感,对孩子的伤害比你想象的大得多。有些话说出口容易,可在孩子心里留下的疙瘩,可能好几年都解不开。

说一千道一万,做父母的支持孩子读书,不仅仅是给钱那么简单。关心孩子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过得开不开心,这些情感上的支持,有时候比物质支持更重要。特别是那些离家在外的孩子,他们需要的不是天天被追问“你花了多少钱”,而是一句“吃好点,别亏待自己”。

这个女孩的遭遇,相信不少大学生都感同身受。在外求学的日子,本来就不容易,要是连最基本的理解和支持都得不到,那真的太难了。希望所有在外求学的孩子,都能得到家人的理解;也希望所有做父母的,能多花点时间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别让误会和隔阂,成了亲情路上的绊脚石。

你觉得一个月1200块在成都上学够不够?你上大学的时候,生活费是多少?有没有被家长误会过?欢迎评论区聊聊你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