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热线电话:

你的位置:爱电竞 > 产品展示 >

毛泽东与湘江评论

点击次数:177 发布日期:2025-08-18

引言

《湘江评论》是毛泽东创办并亲自主编的第一个正式报纸,是五四时期以湖南学生联合会名义在长沙出版发行的一张四开四版小型报纸,每周一张。自1919年7月14日创刊号问世至8月被军阀张敬尧查封,共出版发行四号与临时增刊第一号。李大钊看到《湘江评论》后,称赞其是全国最有分量、见解最深的报刊之一。这份刊物不仅是毛泽东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标志,也成为湖南传播新思想、唤起民众觉醒的重要阵地。

五四运动的影响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并席卷全国。北京学生的示威行动迅速传遍中国,天津和上海相继成立学生联合会,发起罢课示威行动。毛泽东作为湖南学生联合会的文牍股干事,积极响应五四运动,认为湖南急需办一份进步刊物,以传播新思想,唤起民众的觉醒,推动五四运动深入发展。

毛泽东的北漂经历

1918年8月,毛泽东第一次离开湖南来到北京,经杨昌济介绍认识了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并拜访了陈独秀、胡适、蔡元培等人。在北大期间,毛泽东加入了哲学研究会和新闻学研究会,受到徐宝璜和邵飘萍的办报思想影响,积累了一定的办报理论基础。

湖南学生联合会的成立

1919年5月28日,毛泽东与新民学会同仁一起成立湖南学生联合会,领导湖南学生反帝爱国运动。经过几次罢课行动后,毛泽东发现需要通过刊物扩大影响,于是提议创办《湘江评论》。

创刊时间与宗旨

1919年7月14日,《湘江评论》创刊号正式出版。刊物以“宣传最新思潮”为宗旨,对国内外最新革命形势进行报道和评论,发表了大量充满革命激情与批判精神的文章。毛泽东不仅担任主编,还是主要撰稿人和发行人。他为刊物付出了巨大努力,在创刊号、二、三、四号及临时增刊第一号中,共发表署名文章40篇,超过总稿件数量的40%。白天在修业学校教书,晚上挥汗疾书,甚至亲自编辑、排版、校对,有时还到街上叫卖。

出版情况

创刊号首印2000份当天售罄,重印2000份仍供不应求,从第二期起改印5000份。尽管只存在一个多月,却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进步刊物之一。

主要内容和重点文章

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中深刻阐述了民众联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许多的小联合彼此间利益有共同之点,故可以立为大联合”的观点。他高度评价俄国十月革命:“俄罗斯打倒贵族,驱逐富人,劳农两界合立了委办政府,红旗军东驰西突,扫荡了多少敌人,协约国为之改容,全世界为之震动。”

在创刊宣言中,毛泽东发出振聋发聩的提问:“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什么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

刊物设有“东方大事述评”“西方大事述评”“湘江杂评”“世界杂评”等栏目,内容涵盖国内外政治、社会动态,兼具思想性和战斗性。

全部采用白话文写作,文字通俗、笔调活泼、言简意赅,对不同文化层次的读者都有吸引力。毛泽东的文章充满激情,如“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

思想启蒙作用

《湘江评论》冲垮了旧中国的思想桎梏,唤醒了民众的革命意识。许多进步青年如任弼时、郭亮、萧劲光等正是受其影响开始革命觉悟,走上革命道路。

被查封与后续影响

1919年8月,《湘江评论》第五期尚未发行即被军阀张敬尧以“宣传过激主义”为由查封。毛泽东随后发起驱张运动,将“民众的大联合”思想付诸实践,最终成功驱逐张敬尧。

结语

《湘江评论》虽存续短暂,却在中国近代思想史和革命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传播了新思想、新文化,正如毛泽东所言:“我们黄金的世界,光华灿烂的世界,就在前面!”这就是《湘江评论》刊物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和思想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