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热线电话:

你的位置:爱电竞 > 产品展示 >

美国财长扬言“两年打破垄断”,中国稀土霸主地位真的岌岌可危吗?

点击次数:60 发布日期:2025-11-24

#2025百度军事#

上世纪90年代,邓小平那句"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的论断,如今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重塑着世界格局。就像基辛格曾说过的:"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所有人;谁控制了能源,谁就控制了整个大陆;谁控制了货币,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而今或许要加上一句:谁控制了稀土,谁就扼住了未来科技的咽喉。

2025年深秋,从华盛顿到布鲁塞尔,从东京到莫斯科,一场围绕稀土的全球博弈正在悄然升级。美国财长贝森特公开宣称"中国对稀土的控制不会超过两年",这番表态背后,是白宫近期密集的外交动作——与马来西亚、泰国签署贸易协议,同日本达成战略合作,在C5+1峰会上与中亚五国商讨矿产合作。仿佛一夜之间,稀土成了大国外交的新通货。

但现实往往比豪言壮语更骨感。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一个稀土项目从勘探到投产平均需要9年时间。美国显然不愿等待自然周期,开始动用国家力量直接介入市场。国防部收购MP Materials公司股份,能源局将贷款转为锂矿股权,内政部投资加拿大矿业公司,这一系列操作让人联想到冷战时期的战略储备行动。

有趣的是,焦虑情绪正在全球蔓延。欧盟推出《关键原材料法案》,日本加速与越南、澳洲的稀土合作,就连被视作中国"战略协作伙伴"的俄罗斯,也突然在西伯利亚砸下7000亿卢布打造稀土全产业链。绍伊古亲自奠基时,现场横幅上"全球最完整稀土全产业链"的字样格外醒目。这种看似反常的举动,揭示了大国关系的本质:在绝对的国家安全面前,再亲密的盟友关系也显得脆弱。

这场稀土争夺战的源头,要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内蒙古的戈壁滩。当时的技术专家型官员方毅七下包头,在白云鄂博矿区敏锐察觉到这种"工业维生素"的战略价值。正是这种远见,让中国在重稀土分离技术上取得突破,最终掌控了全球85%的精炼产能。如今包头矿区已成为世界稀土版图的心脏,每吨矿石的开采都在牵动国际神经。

但资源优势从来不是永恒的护城河。美国正在组建50亿美元的关键矿产投资基金,欧盟启动RESourceEU计划,日本早在2012年就开始布局多元化供应链。更值得玩味的是俄罗斯的转向——这个拥有全球前五稀土储量的国家,曾与中国讨论共建精炼厂,却最终选择独立发展。这印证了国际关系中的铁律:大国永远不会将国家利益完全寄托于他人之手。

这场稀土博弈的本质,其实是未来科技主导权的争夺。从F-35战机的发动机到特斯拉的永磁电机,从智能手机的振动马达到医疗设备的精密仪器,稀土元素如同现代工业的盐,看似用量微小却不可或缺。当各国意识到在芯片等领域卡中国脖子的同时,自己也被人捏着原材料命门时,这种相互威慑正在催生新的全球平衡。

不过,供应链重构绝非易事。稀土开采带来的放射性污染、水污染问题让许多国家望而却步,提炼技术的高门槛更是难以逾越。中国用30年时间建立的产业链优势,不仅在于矿产储量,更在于成熟的技术工人、完善的配套设施和不断迭代的工艺创新。这些隐性优势,远比地下的矿石更难复制。

就在美国宣称要"两年打破垄断"的同时,业内传来更现实的声音:真正的挑战不在采矿,而在后续的分离提纯环节。这就像烹饪高级料理,拥有顶级食材只是第一步,厨师的技艺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中国稀土产业的真正壁垒,正是这批经过数十年培养的技术人才和积累的工艺经验。

当今世界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革,稀土之争或许将成为历史转折的注脚。当各国都在追求"绝对安全"时,全球产业链的碎片化风险也在加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提醒我们:在相互依存的时代,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完全独善其身。如何在自主可控与国际合作间找到平衡,将成为考验各国智慧的新课题。

【Tim悦读室终身学习社】

在这个信息茧房越织越厚的年代,多数人只能看到别人想让他们看到的信息,而那些真正有用的资料在各种围追堵截下,艰难求存,能有缘看到的人,自然拥有更为广阔的视野。

Tim悦读室每日分享:

新闻早报、每天听一本书(有声书)、经典文章

最新影视、软件、趣站

最新电子书、经济学人、财新周刊等国内外优质报刊

顶级策划方案、行业报告、付费文章

WX🔍【Tim悦读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