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热线电话:

你的位置:爱电竞 > 爱电竞介绍 >

2艘美军核潜艇进入阵地,土耳其拿出一纸禁令,俄罗斯松了一口气

点击次数:173 发布日期:2025-08-09

2025年8月4日下午,特朗普突然宣布:两艘美军核潜艇已抵达"必要区域",更靠近俄罗斯!

几小时后,土耳其拿出86年前的国际公约,直言:此路不通,没我点头潜艇别想进黑海!

美国总统特朗普搬出核潜艇意图威慑俄罗斯的风暴眼,被土耳其以白纸黑字的国际规则摁下了暂停键。 俄罗斯紧绷的西南防线,暂时缓了一口气。 这戏剧性转折背后,是大国博弈、国际规则与核威慑现实的激烈碰撞。

特朗普这次核潜艇部署令,源于他与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之间一场火药味十足的口水仗。

7月28日,特朗普公开宣布,将此前给俄罗斯设定的50天“最后通牒”时间大幅缩短至10天,要求俄方在乌克兰问题上“有实质性动作”。

梅德韦杰夫迅速回应,对特朗普的所谓“最后通牒”进行了冷嘲热讽。 梅德韦杰夫明确表示,俄罗斯不会接受任何形式的最后通牒,并指责特朗普的言论是在“进一步威胁战争”,要求其“保持冷静”。

8月1日,特朗普在佛罗里达州棕榈滩的新闻发布会上,语气强硬地警告梅德韦杰夫“谨言慎行”(Watch what you say)。 显然,他无法忍受梅德韦杰夫的强硬回怼。

紧接着8月2日,梅德韦杰夫再次用俄语在社交媒体上回应特朗普。 这次,他抛出了更令人不安的字眼——“死亡之手”(Периметр)。

这个词特指俄罗斯建立的绝密“周界”核反击系统,它是一个在最高指挥机构被摧毁后,仍能自动命令残存核力量对预设目标发起全面核打击的末日系统。

8月3日,特朗普迅速采取了升级行动。 他正式下令,要求两艘在北大西洋地区处于战备值班状态的美军核潜艇调整部署位置。 五角大楼官员匿名向媒体证实,这两艘潜艇受命前往“更靠近俄罗斯海域”的“必要区域”。

8月4日的最新声明中,特朗普直接向媒体确认:“我可以告诉大家,在我指示下行动的那两艘潜艇,它们就在那里(指靠近俄罗斯的区域),在那里待命。 ” 他再次强调这是对俄罗斯此前“挑衅言辞”的必要回应。

这轮针锋相对的升级,暴露了特朗普在处理俄乌问题上的深层困境。 其团队在寻求谈判筹码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常规的外交和经济施压手段收效甚微。

梅德韦杰夫这次送上门的强硬言论,恰恰被特朗普视为一个难得的展示“强硬姿态”、向俄罗斯施加心理压力的机会。

美国海军现役核潜艇主要分为三大类。 “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SSBN)是海基核威慑的核心,满载约20枚“三叉戟II D5”洲际弹道导弹,每枚导弹可携带最多8枚核弹头,射程超过12000公里。

这类潜艇的行动高度机密,是全球战略稳定的基石。 匿名国防官员明确表示,特朗普下令调动的是更具战术灵活性的巡航导弹核潜艇(SSGN)或攻击型核潜艇(SSN)。

改装自“俄亥俄”级的巡航导弹核潜艇(SSGN)配备了154个垂直发射单元,主要搭载“战斧”对陆攻击巡航导弹,也能携带特种作战装备。 这类潜艇具备强大的远程常规精确打击能力,并常通过刻意透露部署位置来达到战略威慑效果。

攻击型核潜艇(SSN),如“海狼级”、“弗吉尼亚级”,主要装备重型鱼雷和反舰导弹。

它们在俄罗斯近海执行的任务,包括侦查海岸线水文资料、测试俄方反潜网的严密程度、尝试追踪俄方战略核潜艇,以及在极端情况下猎杀俄军水面舰艇。 这类潜艇在俄罗斯周边水域出现频率相对较高,属于前沿常规战术力量。

在公开宣布核潜艇移动的消息后,特朗普8月4日对媒体描述的“更靠近俄罗斯的地方”引发大量猜测。 他直言:“我们让它们(指潜艇)更加接近(俄罗斯)。 ”他随后解释,这个行动是为了让俄罗斯方面“加严肃地对待形势”。

俄罗斯广阔的北部和东部沿海面向北冰洋和太平洋。

地缘上,距离俄罗斯政治经济中心和南方战略腹地最近的,恰恰是其西南部环绕着的黑海。 黑海的北岸即乌克兰南部和俄罗斯克里米亚地区,东北岸是俄罗斯的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和克里米亚,东岸紧挨格鲁吉亚,南岸是土耳其。

打开世界地图可以清晰看到,若美军核潜艇能深入黑海北部,俄方在罗斯托夫、克拉斯诺达尔、索契甚至深入内陆的战略目标都在其精确打击范围内。 将“更近”的位置指向黑海,在军事上具备极强的针对性,能直接触动俄方核心安全神经。

然而,就在特朗普向俄罗斯喊话强调其潜艇“就在那里”的同时,从伊斯坦布尔传出的声音如同一盆冷水浇下。

土耳其外交部8月4日下午发布了一份立场声明,援引了1936年签署至今有效的《蒙特勒公约》(Montreux Convention Regarding the Regime of the Straits)。 土耳其官员特别指出:“公约的规则明确且不容回避。 ”他们的言论显然针对特朗普关于核潜艇靠近俄罗斯的言论。

《蒙特勒公约》对非黑海沿岸国家军舰通过黑海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进入黑海,设定了几条极为苛刻的铁律。 公约第10、11、12条明确规定:非黑海沿岸国家军舰在黑海的总吨位不得超过4.5万吨(约2-3艘驱逐舰规模)。

任何单艘舰艇的吨位上限为1万吨。 任何非黑海沿岸国家的军舰在战区进入黑海的停留时间不得超过21天。

公约第12条尤其关键:“任何非黑海沿岸国家的潜艇,无论其动力类型为何,均不得通过海峡进入黑海。 ”即使黑海沿岸国家的潜艇在特殊情况下通行海峡,也需满足严苛条件,并需在白天,于水面航行通过。

因此,如果特朗普所指的潜艇部署位置包含黑海,或者试图通过黑海更近距离威慑俄罗斯西南方向,土耳其依据公约拥有绝对的法理依据将其拒之门外。

“没有安卡拉(土耳其政府)的许可,美国核潜艇不可能靠近俄罗斯黑海沿岸的‘近身’位置,”一位资深地缘政治分析人士指出,“这种‘近身威慑’在公约框架下不具备合法性。 ”

土耳其亮出《蒙特勒公约》红牌的消息在8月4日傍晚被各国媒体报道。 根据俄新社随后引述接近俄罗斯国家安全会议人士的消息称,俄西南战略方向评估显示“潜在的直接海上核威胁压力,在短期内将保持在可接受范围内”。

《蒙特勒公约》在2025年的地缘政治博弈中依然有效,而且土耳其选择了在此刻明确重申其规则适用性。

此举直接戳穿了特朗普试图营造的、美军拥有在黑海自由展开核威慑军事行动的幻象,迫使美国寻求其他可能远离俄罗斯核心腹地的部署点。

特朗普本意是展示美军随时可从意想不到的近距离位置发动致命一击的能力,从而在心理上压倒俄方决策层。 但黑海路径被土耳其卡死,使得SSGN潜艇最擅长的、通过近距离存在形成的战术威慑力无法施展。

对于俄罗斯而言,其南部包括新罗西斯克海军基地、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港以及索契战略腹地构成的敏感区域,暂时摆脱了美军先进核潜艇携带154枚“战斧”巡航导弹突然出现在黑海水下的极端威胁场景。

即使美军SSGN潜艇能部署到俄罗斯北部的巴伦支海或远东太平洋方向,威慑的心理效果和实际战术压力,远不如出现在黑海所带来的冲击巨大。 土耳其这番操作,在客观上降低了俄罗斯面临的现实威胁等级。

土耳其此举也揭示了特朗普政府对俄进行核威慑时的内在矛盾和现实局限。 其选择的武器平台,SSGN,虽然号称“威慑利器”,它的行动受到外交和法律环境的强大约束。 尤其是在地中海-黑海这片复杂海域,美国的力量投射深受土耳其这一关键地区力量的制衡。

8月4日晚间,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在回应记者关于核潜艇问题的提问时表示,俄罗斯所有战略值班部队和防御体系“时刻保持常态戒备”,同时强调“决策层有足够信心确保国家安全”,并未进一步升级言论。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