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就说过,杨瀚森迟早被下放发展联盟,因为实力不允许,果然罗威复出后他成首个被下放的新秀,场均表现低迷无法适应NBA节奏
“哎呦,我说什么来着?” 手机屏幕的光线在深夜里晃得我眼睛有点疼,这都几点了,我还在刷着这破新闻,气得我胃都在抽筋。这事儿,杨瀚森被下放发展联盟,开拓者撕裂之城混音队,25届新秀里第一个。我就说啊,从选秀那会儿我就不看好,现在果然来了,这脸打的,不是打我,是打所有还抱有幻想的人。
不是说非要当个预言家,可当初那阵仗,铺天盖地的报道,什么“中国篮球希望之星”、“未来可期”,结果呢?就这?我看着那条新闻底下评论,有人说可惜了,有人说正常,我只想说,这根本就不意外,甚至有点意料之中。
你说这孩子,场均出场5.8分钟,就拿1.8分0.8篮板0.4盖帽,还有0.6个失误,投篮命中率只有可怜的22.2%。这数据,别说NBA了,CBA里哪个新秀敢拿这成绩单?当年丁彦雨航去小牛队参加夏季联赛,虽然也没留下来,但好歹在场上是敢打敢拼的,那股劲儿是肉眼可见的。再往前,周琦在火箭队的时候,虽然也挣扎,但他至少在防守端展现过价值,盖帽数据还算亮眼,甚至有过几次关键表现,根据2017-2018赛季NBA官方数据显示,周琦在有限的出场时间里场均有0.4次盖帽。这杨瀚森,现在看来,连个基本的立足点都还没找到。
我记得当初选秀前,国内媒体真是吹上天了,各种选秀预测把他排得老高,说什么潜力巨大,技术全面。我当时就觉得,咱能不能冷静点?不是所有高个子都会打球,也不是所有有天赋的都能适应NBA。身体对抗、节奏、文化差异,这些都不是光靠天赋就能弥补的。NBA那是什么地方?那是全世界篮球水平最高的殿堂,里面每一个能站稳脚跟的,哪个不是从泥泞里爬出来的?
再说说这斗志,我真不知道说什么好。看他的采访视频,给我的感觉就是,那股“我一定要留下来”的狠劲儿,没看到。年轻人有梦想是好事,但梦想不是说说而已,是要用汗水和付出浇灌的。你看看那些NBA的落选秀,为了一个双向合同,为了一个10天短约,在发展联盟里拼死拼活,那真的是把每一分钟都当成最后的机会在打。杨瀚森现在这个状态,难道是对自己的未来已经有了别的规划?
这倒不是我一个人的感觉,那会儿网上就有不少专业篮球媒体人分析过他的比赛录像,指出他对抗不足、移动速度偏慢、投篮不稳定这些问题。大家都在担忧,他能否适应NBA级别的防守强度和进攻节奏。现在看来,这些担忧都不是空穴来风,而且都被一一验证了。别的不说,就光看他的失误数,比盖帽都多,这说明什么?说明在高速对抗中,他的决策能力和球场视野都还需要大幅提升。
说句不好听的,有句话叫“苦练基本功,才能吃得香”。詹姆斯都三十好几了,每年夏天还坚持高强度训练,他对身体的保养和自律程度,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他自己都说过,天赋只是一部分,努力和自律才是更重要的。杨瀚森现在这年纪,应该是他身体和技术快速提升的黄金时期,按理说应该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篮球训练中去。
我听说他私下里……哎,这事儿不提也罢。但作为一个职业运动员,尤其是想在NBA立足的,场上场下的职业素养都得在线。咱们亚洲人体质本来就不占优势,肌肉爆发力、耐力普遍不如黑人球员,就更需要严格的自律和刻苦的训练来弥补。要是这点都做不到,那别说NBA了,CBA都难混出头。
回想起姚明当年刚进NBA的时候,也是从替补打起,挨了不少骂,吃了不少苦头,但他愣是靠着自己的刻苦训练和虚心求教,一点点适应,最终成了全明星球员。易建联当年在NBA,虽然没能大放异彩,但他那股拼劲儿也是让人佩服的,为了留在NBA,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这些前辈的例子,难道就不能给现在的年轻人一点启发吗?
我只是希望,这次下放能让他真正清醒过来。发展联盟虽然是“下放”,但也是一个磨练自己的机会。那里虽然没有NBA的光鲜,但强度和对抗一点不差,甚至更凶猛,因为每个人都在为那张返回NBA的门票拼命。希望他能在那儿好好沉淀下来,把那些不足的地方一个一个补上。
所以,这事儿现在看来,我真不知道说什么好。是该替他着急,还是该骂他一句不争气?这孩子未来到底能走到哪一步,谁都说不准。可这第一步,确实是走得有点让人失望。现在就看他自己了,是选择继续沉沦,还是从头再来,真的狠狠打我的脸?
声明:文章里90%以上都是原创,剩下的部分借助AI查资料和验证信息。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就是想传递一些正能量,不夹杂低俗或负面的东西。
热点资讯
- 18.8万彩礼打水漂,婚礼没有办成!有多少人“踩过这坑”
- 华为PuraX典藏版:折叠屏手机中的影像与性能天花板
- 退伍兵带村姑走之后(二)
- 哪个牌子变色眼镜好?推荐10款,舒适又实用,选购不踩坑!
- 鸣潮下载要多少内存?15GB只是起步,预留20GB更稳妥
- vivo S20和荣耀300, 怎么选才不会后悔?
- 美军攻下硫磺岛,上甘岭久攻不下,志愿军体系战力强
- 阜阳外卖小哥逆袭成飞行员:努力和选择,哪一样都不能少
- 1955年,两人补选为政治局委员,一因战功卓著,一因理政杰出
- 背影:牛仔与针织的日常时尚奏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