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热线电话:

你的位置:爱电竞 > 新闻动态 >

雷军再次被质疑!小米空调10年包修承诺炸屏,遭网友拆穿

点击次数:160 发布日期:2025-11-22

小米空调宣布“十年整机包修”那天,评论区没有出现预想中的掌声,反而被一句灵魂拷问刷屏了:“先别吹,右下角有没有小字? ”

有人把官方海报放大八倍寻找隐藏条款,有人调侃“这空调第八年就得提前预约维修”,更有老用户吐槽“被‘设计目标’坑怕了,现在看小米宣传先当阅读理解做”。

一个本该提升品牌形象的售后服务承诺,硬生生变成了全民来找茬的大型现场。 这场面看似荒诞,却精准戳中了小米当下最痛的痛点:信任账户余额严重不足。

“包修”不是“保修”,一字之差暗藏玄机

小米大家电部总经理单联瑜不得不亲自出面解释细节,生怕大家误会。 他特别强调是“包修”而非“保修”——“包修”意味着十年内无论是上门费、人工费还是零件更换费,消费者一分钱都不用掏;而“保修”可能只免人工费,材料费还得用户自己承担。

为了打消疑虑,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拍着胸脯保证:“没有任何例外,外机绝对在包修范围里,别信那些不实传言。 ”按照官方说法,这项政策覆盖2025年1月1日后购买的所有米家空调,包括挂机、柜机和中央空调全品类。

单联瑜还展示了小米的底气清单:小米空调已完成全自研布局,质量达到行业顶级水平;智能诊断技术更是杀手锏——每四台小米空调就有三台连着网,云端系统能实时监测机器状态,提前发现滤网脏污等常见问题,主动提醒用户清洗,从根源减少故障发生。

为什么大家就是不信小米?

按理说,空调平均寿命也就八到十年,买台新机能享受全生命周期的免费保障,特别是中央空调这种嵌入装修、更换成本动辄上万的大家伙,本是件好事。 但网友的警惕并非空穴来风,看看小米那些年的“文案翻车史”就懂了。

去年小米17 Pro手机宣传“逆光之王”,巨幕海报看得人热血沸腾,可消费者仔细一看才发现右下角藏着一行快要看不见的小字:“逆光之王是产品设计目标”。 合着吹上天的卖点,只是个还没实现的理想?

汽车圈的套路更让人心惊。 小米SU7 Ultra喊着“1.98秒破百”,让车迷直呼性能天花板,结果小字备注写着“不计起步时间,特定测试环境下”。 还有YU7的“2200MPa超强钢”,看着安全感爆棚,实际是“项目研发名称,性能得看车身结构”。

网友编了个段子吐槽:“按这逻辑,我能贴海报说自己是世界首富,小字写‘人生奋斗目标’。 ”最绝的是早年笔记本的操作,宣传“比一元硬币还薄”,消费者拆箱才发现是把硬币竖起来比的。

罗永浩曾试图帮小米解围,说这是“行业陋习,各家都这么做”。 vivo和魅族也确实在宣传中使用小字标注“目标”。

为什么只有小米被骂得最狠? 因为小米一直打着“良心品牌”的旗号,消费者自然用更高标准来要求它。

小米宣称十年包修是“行业首创”,但公开资料显示,格力早在2021年3月就推出了家用空调“整机十年免费包修”政策。 随后,长虹、TCL等品牌也在部分产品线上提供了类似服务。

格力市场总监朱磊在小米宣布政策后直接怼了回去:“十年免费包修是承诺,十年不用修才是实力。 ”他暗指小米进入空调行业不足十年,缺乏兑现长期承诺的经验积累。

董明珠曾透露关键数据:格力空调故障率已降至万分之三,即每销售1万台空调,仅有3台需要维修。

“我们争取做到百分之百不维修,所以才有底气说10年包修。 ”相比之下,小米空调主要采用ODM模式生产,自建的首座智能家电工厂要到2026年才能投产,对生产的把控力明显不足。

问题在于,厂商对包内服务的结算标准往往低于包外服务。 这意味着服务商更愿意承接包外业务,因为利润更高。 当“10年包修”普及,未来十年内大量服务将被划入包内范畴,服务商的收入和积极性可能受到严重影响。

这种担忧正在变成现实:已经有用户反映,某些头部品牌在包修期内存在“这不修、那不修”的推诿现象。 如果服务商因利润微薄而偷工减料,或在包外维修时巧立名目收费,最终受损的还是消费者。

面对汹涌的质疑声浪,雷军选择了一种幽默的方式回应。 当有网友在他微博评论区调侃“有没有小字”时,雷军回复了8个“狗头”表情。 这种既不直接否认也不深入解释的姿态,被解读为“让子弹飞一会”的公关策略。

小米的危机远不止小字问题。 从小米SU7上市后的碰撞测试争议,到辅助驾驶功能误判、车机系统失灵,再到成都SU7车祸事件,这些安全问题与宣传信任危机形成叠加效应,不断消耗着品牌信誉。

当一辆关乎生命安全的汽车也开始玩“小字游戏”,消费者的担忧自然会被放大。 小米从手机跨界造车,本就面临“跨界是否专业”的天然疑问,安全相关争议更会放大这种顾虑。

小米缺的不是技术,是面对问题的坦诚。 缺的不是销量,是让用户说“我信你”的底气。 如果十年包修真能说到做到,不设门槛、不玩文字、不推诿扯皮,这十年或许能成为小米从“营销高手”变成“值得信赖的品牌”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