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热线电话:

你的位置:爱电竞 > 产品展示 >

下季能否持续放量?盈利修复由价涨、产能驱动,看成长

点击次数:128 发布日期:2025-11-22

在社交平台热闹背后,盛新锂能(002240.SZ)的股价像打了强力“回春针”,自今年4月以来累计上涨近141%,9月以来单月更是拉出约60%的涨幅。

对长期承压的投资者而言,这波反转到底是偶然的情绪发作,还是市场周期必然回归?

笔者认为,这并非偶发的行情游戏,而是三股力量同频共振的结果。

第一股触发点,碳酸锂价格回暖成为最直接的推手。

最近全球锂盐市场的信心正在回升,现货价格在2025年10月29日达到77633.33元/吨,较9月12日的69816.67元/吨上行11.2%。

价格回升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储能与新能源车需求持续高增,以及全球部分碳酸锂项目减产带来的供给端挤压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轮价格修复,直接改善了盛新锂能的产品盈利水平与现金流情况,为业绩改善提供了外部支撑。

简单说,价钱回暖就像给公司“打了个强心针”,短期盈利能力随之得到修复。

第二股力量来自公司盈利能力的阶段性改善,带来估值修复的弹性。

2025年前三季度,盛新锂能实现营业收入30.95亿元,同比下降11.53%,但在第三季度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达到8871.91万元;单季同比与环比都呈现转正态势。

这在行业整体低迷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难得。

业绩回暖,一半来自锂盐市场价格回升,另一半来自印尼工厂开始出货,入口较低、出货速度加快,叠加毛利率的改善,市场对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信心有所提升,对估值也构成正向推动。

换句话说,利润端的“翻身仗”正在逐步打响,未来若能持续放量,叠加价格传导效应,估值修复的空间就不会小。

第三股力量,固态电池相关布局为盛新锂能打开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公司在上游材料方面的布局十分清晰:金属锂年产能目标3,000吨,目前已建成500吨,超薄超宽锂带实现批量生产;新拟建的2,500吨金属锂项目也已完成备案,建设工作正在推进中。

更关键的是,下游需求端的放量在加速,比亚迪等头部企业的持续采购为公司提供了稳定的订单与定价权。

比亚迪在2022年定增时就成为了其第三大股东,双方承诺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这种“黏性需求”让盛新锂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多了一层护城河。

若下游固态电池和高端材料的渗透持续推进,盛新锂能在上游材料端的议价能力和定价权势必得到进一步放大。

站在产业的更长周期上,全球碳酸锂供应在2027年前后可能仍有一定的过剩压力,全球定价机制也将回归理性。

这意味着,投资者需要辨认“龙头的三大核心能力”:高粘性的长线客户、可控的产能释放节奏、以及对价格传导的稳定能力。

就这三点而言,盛新锂能凭借与比亚迪等优质客户建立的长期绑定关系、在上游材料端的自给能力,以及主动向固态电池材料链深耕的策略,具备较强的抵御风险与获取长期收益的潜力。

从公司整体来看,盛新锂能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较为完整的锂盐与金属锂产能矩阵。

目前锂盐产能约13.7万吨/年,金属锂产能约500吨/年,客户结构清晰,覆盖比亚迪、中创新航、LG、SK On、ALB、现代汽车、浦华新能源等国内外头部企业。

其中,比亚迪的地位尤为关键,通过定增引入比亚迪,双方建立长期协同和稳定的采购关系,这不仅增强了“订单黏性”,也提升了行业对盛新锂能的信任度。

若未来固态电池和高端材料的渗透持续推进,盛新锂能的收入结构有望变得更为稳健,现金流也更具弹性。

围绕固态电池的布局,盛新锂能有几则值得关注的要点。

金属锂在固态电池中扮演核心角色,这也让其有望成为产业链上的关键节点。

公司已实现批量生产的超薄超宽锂带,以及正在推进的3,000吨/年的金属锂产能扩张计划,展现出对未来市场空间的自信。

行业路径也在逐步清晰:全球多家车企计划在2027年前后进入固态电池示范装车阶段,2030年后逐步进入大规模商用。

这为盛新锂能提供了明确的中长期成长路径——若下游需求放量、价格回升叠加,公司的业绩弹性将显著放大。

不过,理性分析同样重要。

长期来看,全球碳酸锂供需仍难以出现全面过剩,价格回落也可能在波动中逐步回归理性。

投资者需要关注三条核心逻辑的兑现情况:一是龙头企业的高粘性客户是否能继续稳定释放订单;二是产能释放的节奏是否符合市场需求的节拍;三是公司对价格传导能力的持续强化。

就盛新锂能而言,比亚迪等优质客户的持续需求、上游材料端的自建能力,以及向固态电池材料链深耕的长期战略,为其提供了较强的防御力和成长空间。

展望未来,盛新锂能的成长逻辑可以分为三条主线。

第一,价格回升与产能释放叠加,形成利润端的“共振效应”;第二,下游需求的稳定性增强,尤其是比亚迪等头部客户的持续采购,有望带来销量与现金流的稳定性;第三,固态电池材料的布局与产能扩张,一旦放量,将带来新的估值提升。

长期来看,只要全球能源转型和政策方向继续推动国内锂电产业的自主可控,盛新锂能有望在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总结下来,盛新锂能当前处在从低谷走向转折的关键阶段。

价格回升、盈利能力的阶段性修复,以及固态电池相关布局带来的潜在成长,共同构成公司“新周期”启动的核心驱动。

未来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三件事:产能释放的执行力、下游大客户的订单释放节奏,以及金属锂、锂盐等核心产能的实际投产进度。

同时,别忘了把握市场情绪的节奏,不要让情绪把理性挤出舞台。

你认为下一个季度,盛新锂能还能否维持订单放量的势头?

在比亚迪等头部客户的实际采购计划逐步披露之时,谁会成为它真正的“定价英雄”?

面对全球锂电材料产业的风云变幻,留给投资者的,是一次把握国产化升级与科技自立红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