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经济都这样了,访华前还敢对中国撂狠话?
你说这事儿怪不怪?人家要来你家谈生意,结果还没进门呢,就先在门口骂骂咧咧的。11月7号,德国央行那位纳格尔行长就干了这么一出。这哥们儿马上就要跟着副总理来咱们这儿谈合作,可他倒好,先放话说要是中国让中欧贸易不好过,欧洲就得想辙报复咱们。
说真的,听到这话我第一反应就是:这人脑子没问题吧?
你想啊,这时候咱们刚出了更严的稀土管控政策。稀土这东西有多重要?欧洲那些搞制造业的,少了稀土就跟做饭没了盐似的。所以这阵子好多欧洲国家都派人过来,客客气气地想谈谈能不能给点优惠政策。可德国这边呢?一边准备派副总理来谈合作,一边又让随行人员先放狠话,这是唱的哪一出?
前车之鉴就在眼前
说到德国这种操作,我就想起上个月他们外长那档子事儿。10月底,那位叫瓦德富尔的外长本来打算26号来中国。这本来是挺正常的事儿,搞外交嘛,互相走动走动很正常。可坏就坏在这位临走前嘴欠,非得在台海问题上玩花样。
你猜他怎么说的?一边说自己承认一个中国政策,转头又来一句反对“改变现状”。这种玩文字游戏的套路,以为自己挺聪明,实际上聪明反被聪明误。咱们又不是傻子,这明摆着就是在试探底线嘛。
结果呢?出发前两天,也就是10月24号,德国人自己说不来了。给的理由更搞笑——说是中方没安排够足够的会谈。你说这话谁信啊?明明就是自己说错话了,还非得找个台阶下。
僵了十来天之后,还是这位外长自己扛不住了,主动给咱们王毅外长打电话。电话里王毅说得明明白白: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德关系的根基,这事儿没得商量。从一开始的强硬到后来主动服软,这前后的态度变化,你品品。
这一折腾,除了让人看清楚咱们的底线碰不得,德国方面啥好处也没捞着。说白了,这种老想着靠嘴皮子施压就能占便宜的想法,早就过时了。
打肿脸充胖子的威胁
最搞笑的是,纳格尔这位行长喊着要“报复”的时候,德国经济是个啥情况自己心里没点数吗?
咱们就摆摆事实吧。德国经济已经连着两年走下坡路了,以前那些骄傲的制造业也不行了,企业倒闭的数量蹭蹭往上涨。更要命的是,从俄罗斯那儿弄来的便宜能源没了,德国这个欧洲的“火车头”,现在是真跑不动了。
在这种时候,谁是德国不能丢的合作伙伴?傻子都知道答案。不管是汽车还是机械这些德国的拳头产品,哪个不是跟中国市场紧紧绑在一起?供应链、原材料,样样离不开咱们。特别是咱们刚说要严管稀土出口,德国人心里那个慌啊。
就这情况,纳格尔还好意思喊“报复”。这就好比一个家里快揭不开锅的人,还跑到邻居家门口骂街。你说这图啥?
荷兰那边就有现成的教训。他们想把一家中国背景的企业从供应链里踢出去,结果发现根本做不到。为啥?因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里的位置,不是几种稀土就能概括的。人家是整个工业半成品和关键零部件的供应中心。硬要“脱钩”?最后受伤的还是自己。
这矛盾的根子在哪儿?
说到底,还是有些德国决策者脑子没转过弯来。他们还活在过去那套地缘政治的老剧本里,根本没意识到现在世界变了,中国的实力今非昔比了。
这种思维错位导致了一种特别扭曲的心态。一会儿想学美国那套,对中国搞施压;一会儿又希望中国能帮他们解决产业问题。你说这不是精神分裂吗?他们好像还没搞明白,现在的合作得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以前那种高人一等的时代早过去了。
咱们看看现实情况。德国经济疲软的时候,中国的硬实力在稳步上升。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技术,半导体的国产替代,每一项都说明问题。更不用说,咱们有全球最大的内需市场和最完整的产业链,这才是真正的底气所在。
所以德国那些硬话,可能是说给国内选民听的,也可能是说给美国看的,想表现自己“站队正确”。可在真正的实力面前,这种表演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到头来损失的还是德国自己的利益。
说一套做一套能走多远
德国这种操作,让人想起一个词——“既要又要”。既要在政治上表现强硬,又要在经济上求着合作。可这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事儿?
你想想看,一个普通人跟朋友相处,如果总是嘴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这朋友关系能长久吗?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也是这个理儿。信任是最基础的东西,一旦打破了,想再建立起来就难了。
德国这次的表现,说好听点叫“战术性模糊”,说难听点就是两面三刀。在台海问题上搞小动作,在经济合作上又想占便宜。可他们忘了,咱们现在不是以前了,这种把戏早就看透了。
而且你要看清楚一点,咱们对德国的态度其实一直很清楚。王毅外长跟德国外长通话的时候,该说的原则说得清清楚楚,但也表示欢迎对方在合适的时候来访。这就是咱们的风格——原则问题寸步不让,合作大门始终敞开。
反倒是德国这边,一会儿强硬一会儿服软,搞得自己里外不是人。这种反复无常的做法,不仅让中国看不上,恐怕连其他国家都会觉得这个合作伙伴不靠谱。
路该怎么走
眼下德国副总理就要来了,这次访问能不能谈出点什么来,关键就看德国人能不能摆正位置。如果还是抱着那种居高临下的心态,结果肯定不会好。
现在的国际形势,已经不是谁嗓门大谁就有理的时代了。真正管用的是实力,是诚意,是能不能平等相待。德国如果真想解决自己的经济问题,真想在稀土问题上得到豁免,那就应该拿出合作的诚意来,而不是一边求人一边摆谱。
咱们中国人讲究以和为贵,讲究互利共赢。可这不代表咱们软弱可欺。该坚持的原则绝不含糊,该守住的底线绝不退让。这是咱们的一贯立场,也是咱们的文化传统。
德国人如果能明白这个道理,放下架子好好谈,那这次访问肯定能谈出好结果。如果还是执迷不悟,继续玩那套又当又立的把戏,最后吃亏的还是他们自己。
历史上类似的例子还少吗?那些错判形势、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故事,难道还不够多?
说到这儿,我倒是挺好奇的。你们觉得德国这次访华能谈成什么?他们会不会真的改变态度?还是说会继续这种矛盾的操作?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说说自己的看法。毕竟这事儿不光关系到中德两国,也影响着整个国际经济格局。咱们普通人虽然不能左右大局,但看清楚形势总没坏处,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热点资讯
- 18.8万彩礼打水漂,婚礼没有办成!有多少人“踩过这坑”
- 华为PuraX典藏版:折叠屏手机中的影像与性能天花板
- 退伍兵带村姑走之后(二)
- 哪个牌子变色眼镜好?推荐10款,舒适又实用,选购不踩坑!
- 鸣潮下载要多少内存?15GB只是起步,预留20GB更稳妥
- vivo S20和荣耀300, 怎么选才不会后悔?
- 美军攻下硫磺岛,上甘岭久攻不下,志愿军体系战力强
- 阜阳外卖小哥逆袭成飞行员:努力和选择,哪一样都不能少
- 1955年,两人补选为政治局委员,一因战功卓著,一因理政杰出
- 背影:牛仔与针织的日常时尚奏鸣
